金沙乐娱场app下载(官方VIP认证)最新网站-正版APP PLATFORM

“三心”合力守“初心”——北京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侧记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

3月13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以冬奥会金牌榜第三、冬残奥会金牌榜第一的优异成绩完美收官,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也交出了无线电安全保障“零干扰、零失误”的完美答卷。在这背后,是无线电管理机构6年多的精心筹备,是400余名无线电管理人员长达四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和顽强坚守。他们以担当作为践行了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电波卫士”筑牢冬奥会无线电安全的“初心”。

 

冬奥会闭幕式直播中无线电安全保障画面

成立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

虽然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正式举行时间只有27天,背后却凝聚了无线电安全保障人员长达6年多的心血。早在2015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就将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提上了日程:总结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障经验,全面分析往届冬奥会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要求,提前筹划频率管理等重点工作,同时积极推动建立相关单位和部门联合工作机制。

2020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会同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等12家军地单位成立了北京冬奥会无线电管理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推进工作。

2020年12月北京冬奥会无线电管理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

北京冬奥会直播转播、计时记分等无线电应用较韩国平昌冬奥会时有了跨越式的技术提升,绝大多数科技冬奥项目应用都离不开无线电技术支撑,频谱资源的需求大、无线电设备使用密集,电磁环境更加复杂。比赛在两地三赛区同时举行,70%的比赛项目都在山区,道路崎岖、天气寒冷;各场馆因疫情防控采取闭环管理,保障人员需要在闭环内高强度工作长达3个多月,这对人员和设备都是巨大考验。“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在2020年底举行的协调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冬奥会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光荣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北京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各项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冬奥无线电安全保障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无论哪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成为影响赛事无线电安全的潜在隐患。“我们必须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在前面,将各类风险和隐患控制在最低。”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协调小组的领导下,2021年10月8日,北京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成立了,对各项工作进行靠前指挥。指挥中心下设综合组、频率管理组、监测组、检测组、行政执法组及场馆无线电管理团队,全面推进无线电频率管理、无线电监测、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干扰查处、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实现对业务领域横向和竞赛场馆纵向的全覆盖。

对内,协调小组内逐级明确责任、层层细化分工,陆续制定了各类工作方案、预案及保障手册,每个无线电管理场馆团队和工作组还针对各自的工作内容与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在日常或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对外,工信部联合冬奥组委发布《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无线电频率管理计划》《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备期间及赛时无线电管理规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线电发射设备核验贴签指南》等相关政策,帮助和指导用户提前做好频率申请、设备申报等工作。

为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做好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做到赛事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协调小组抽调黑龙江、上海、浙江、四川4省市专业保障力量赴京支援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

1月13日,冬奥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全面进入赛时运行阶段,指挥中心启动了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以“事不过夜”的标准迅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同时,强化信息发布,建立了多渠道、多梯次信息报送制度,通过每日动态、信息简报等形式及时收集、汇总相关信息,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协调小组多次召开调度部署会议,在关键节点赴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冰立方等场馆督促检查场馆无线电安全保障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演练及正式演出期间在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全程值守,对现场保障力量进行指挥调度。

为确保制度的缜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指挥中心指导各工作组和场馆保障团队以冬奥测试赛、开闭幕式演练等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制度流程,并通过组织开展冬奥会无线电干扰处置桌面推演、全要素全流程演练等查缺补漏。“本届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做的非常好,保障团队在赛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预案,提前考虑了各种可能,把风险因素降到最低。”国际奥委会技术部项目专家史蒂夫·詹姆斯对北京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的前瞻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中国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能把经验总结起来并传授给未来几届冬奥会的主办国,让冬奥会的无线电应用变得越来越安全。”

紧抓频率资源管理核心

无线电频率是冬奥会直播转播、计时记分、指挥调度等重要应用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早在2020年,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就完成了包括预测频谱需求、创建频谱地图、定义无线电监测网、发布无线电频率申请流程和建立频率协调机制在内的5项无线电频率方面的技术里程碑任务,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技术部门“质量非常高”的肯定评价。

与此同时,工信部无管局和冬奥组委技术部联合对外发布了《北京冬奥会无线电频率申请流程》《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无线电频率管理计划》等指导性文件,详细说明了冬奥会频率使用申请的提交方式、窗口期、审批流程,以及无线电设备种类、可用频率情况等问题,帮助频率用户高效地提交频率使用申请。

2021年1月1日,北京冬奥会无线电频率申请门户网站全面开通,正式开始接收冬奥会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启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颁发的首枚电子签章在线开展频率使用许可。以门户网站为基础,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构建了前后联动、多点支撑的频率资源保障机制:频率组通过冬奥组委技术部积极对接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欧米茄等重要用户,详细了解他们的频率使用需求;各场馆保障团队利用两轮测试赛举办之机,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对新增的、紧急的频率需求查缺补漏,及时上报。

“本届冬奥会频率需求总量非常大,尤其在北京这样无线电应用极为密集、电磁环境复杂的现代化大都市,协调难度相当大。”频率组组长宋柯平称。以OBS为例,本届冬奥会中采用全程4K和开幕式及重要赛事8K超高清模式转播,同时为提升观众体验,“猎豹”“飞猫”等无线摄像手段在赛事直播转播过程中广泛运用,均需要大量的频谱资源作为支撑。同时由于中外用于电视直播、转播的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设备制式、技术体制不同,国外转播商所用设备很多与国内常用的直播、转播的频段不一致,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频谱资源的供需矛盾。

为解决这些问题,履行《主办城市合同》中有关无线电频率的庄严承诺,频率组创新地采用时间、空间复用的方式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例如,多个场馆可能在不同时间需要同一频率,我们就可以将这一频率进行时间上的切分,将不同时间的使用权指配给不同的场馆。此外,无线电波的传播是受距离限制的,这样我们又能将频率进行空间上的切分,将某些已用于其他无线电业务的频率临时指配给冬奥会的无线电业务,前提是确保该频率无线电波的传播范围内没有既有其他的无线电业务存在。”宋柯平解释称。

频率管理组对可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

知易行难。收到频率申请后,频率组需要对照可用频率表一条一条地进行匹配,现有资源中有的,就充分利用起来,备用资源里有的,就通过主管部门统筹释放出来,已经被占用的,则通过主管部门进行跨部门协调,看能否在冬奥期间短时间“借用”过来。同时,频率组还通过冬奥组委技术部与OBS进行积极沟通,耐心、细致地讲解中国频谱资源的使用情况及相关政策,引导转播商在有效频段内将转播设备的发射频率调整到国内频谱资源可满足的频段上。对每一条可指配频率进行技术论证和现场测试,确保其安全可用,不对既有业务造成影响。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共为49个国家(或地区)的190家中外单位和机构,在线审批核发《无线电设备频率使用许可证》2万余张。

发力无线电安全保障重心

频率指配只是冬奥无线电安全保障的开始。为确保各类无线电应用的正常开展,指挥中心构建了以场馆为圆心的多层保护网。

场馆内部署了闭环内、外两个保障队伍,每天开展电磁环境监测、无线电发射设备贴签检测、无线电发射设备巡检等工作,并为重要频率使用用户提供贴身服务,及时处理他们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场馆周边由机动团队负责保障,每天对重要频段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干扰问题。再往外层,河北廊坊、保定等地的环京无线电安全保障组,重点开展无线电发射设备市场抽查和“打黑除伪”专项行动,全面净化电磁环境。1月14日,经商中部战区同意,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在京冀两地同步发布在北京、河北局部地区实施无线电管制的通告,明确管制时间和区域、各类设备的管制要求以及对违反通告的行为进行依法处理的情形,管制切实做到精准、科学,在确保冬奥无线电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

冬奥会开幕式当晚在无线电频率控制室开展监测工作

由于比赛期间冬奥相关场馆采取内外两层闭环的运作模式,场馆团队无疑是无线电安全保障中任务最重的一组。从场馆开始闭环到残奥会闭幕,他们在里面一待就是两三个月。作为场馆的“无线管家”,馆内所有与无线电相关的工作都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内。入馆初期,他们积极与各部门、各单位沟通,全面摸排和掌握他们的频率需求和无线电发射设备使用情况,指导他们科学、快速地申请无线电频率、办理无线电发射设备核验和贴签,同时开展冬奥无线电管理政策的宣传;赛事临近,他们每天根据频率申请列表进行重要频段的保护性监测和无线电设备巡检,随时处理用户遇到的无线电技术问题,排查各类干扰隐患,确保直播转播、计时记分、调度指挥等各类无线电设备安全运行,为重要用户提供“贴身式”服务,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都是常态。

“鸟巢”保障团队每天开展两次电磁环境监测和无线电设备巡检,上到场馆顶部的护栏,下到场馆底部的摄影沟,一趟下来手脚被冻得冰凉,身上却出了一身汗,彩排和开、闭幕式期间不允许随处走动,在监测点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只能靠跺脚取暖;“云顶”保障团队在-20℃的下连续进行户外作业 6-7 个小时,平均保障 25 场比赛、训练、专访等活动,倾斜度为30°的雪坡攀爬巡检20余次,踏勘日行超过两万步……每个场馆都有和他们一样或不一样的困难,但从没有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人掉队。

张家口赛区无线电保障团队冒雪保障颁奖活动

越是艰难越向前,问题和困难激发无线电安全保障人员创新的动力。由于科技冬奥等无线电设备大多工作在规定用于微功率短距离设备使用的频段,极易产生相互干扰。为确保比赛相关无线电应用安全可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备期间及赛时无线电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带入场馆的手机等无线终端,不得开启蓝牙和热点功能。但由于对相关政策的不了解和日常使用习惯,误开启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为此,国家体育馆无线电频率主管主动与场馆相关部门协调,在每场比赛前播放有关无线电管理规定的语音和视频提醒,并广泛在京冀两地的场馆推广。张家口赛区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开发了“蓝牙及热点信号监测系统”(Wi-Fi blue),可快速筛查定位误开启的蓝牙或热点信号,仅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就在日常巡检中利用其发现并关闭Wi-Fi设备88部、个人热点20余次,该应用在北京冬奥会技术演练(TR2)中初露头角,快速筛查定位信号,得到了国际奥委会技术官员高度认可,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获得了国家专利。

无线电安全保障人员的每一次坚持和每一点付出都得到了认可。“两奥”期间,400余名无线电安全保障人员筑起了护卫无线电安全的铁壁铜墙,开闭幕式以及赛时指挥调度、文艺演出、计时记分等中外机构(单位)无线电频率安全使用,用于冬奥会的38万余台(次)无线电设备正常工作。“对于他们的表现,我没有更多的要求了。”国际奥委会无线电和频谱顾问约翰·邓达斯在给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的感谢信里写道,“你应该为他们感到非常骄傲!”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XML 地图